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共
TUhjnbcbe - 2020/11/16 15:24:00
中科医院曝光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8.html

(二十七)


  龙树菩萨所作的《中论》提到:「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大圣」,就是指释迦牟尼佛。佛是圣中之圣,所以称之为「大圣」。「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用来破执着的。「诸见」,指一切与佛智不相应的知见,如不正见、邪知邪见,乃至于外道见、空见、有见、七十二见……为了破种种诸见,所以说空以破执。执着破了,若还执着一个空,就成了法执,为什么呢?空上加空,重床叠架,不见本空。

「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假使执着空理,入到空中,十方诸佛都没有办法度化,因为这一念心已经入到空空洞洞这一念空性里面去了,没有契悟到能入这个心是真空、是觉性、是佛性。所以,古德云:「宁可执有如须弥,不可执空如芥子。」这是什么原因呢?假使着有,还可以在「有」中精进修行,最后「有」亦不执着,这样还是能够契悟菩提心,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假使着了空,入到空里面,认为这个空就是涅槃、就是菩提、就是佛性。一切无所见,只见到一个「空」,见不到「觉」,就算是佛也没有办法度化你。

由于众生执着的见解很多,所以把它空掉,破掉对见解的执着;但空掉了种种见之后,空也不能执着,如《金刚经》所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无论是诵经、持咒等善法,乃至于能观之智、所观之理,最后都要放下,因为过河就不需要船了。既然这些善法都要放下,何况世间上与佛法不相应的种种名利、财色、情爱,贪、瞋、痴、慢、疑、邪见等非法、恶法,更要放下。

《金刚经》云:「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法,都是为了破除我们的执着,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假使执着了,就成了法执。佛所说的法是用来破执显真──破除执着,显出我们的真性;去除了无明,显出我们的清净心。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求来,而是求无所求。有求,只是一个目标;无所求,是修了善法之后,无能、无所,时时刻刻安住正念、安住正定,这样就是真正的般若。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从凡位到圣位最高的一个心境。《金刚经》又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有一切法都不要执着。
  

所以,要从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假使没有真正去回光返照,没有照见五蕴皆空、没有修这一个法门、没有作这一个功夫,始终佛是佛、众生还是众生,涅槃还是涅槃、生死还是生死,菩提还是菩提、烦恼还是烦恼,净土还是净土、天堂还是天堂……实在是如此的,自己始终得不到真实的受用。


  所谓「知」,就是一定要知道这条路,不能不知道。要想知道这条路,就要研究经教,否则就是南辕北辙。有些人把这些道理弄错了,认为研究经教如「入海算沙」,就因噎废食,不去研究经教了。假使只说不做、只研读而不落实,就是「入海算沙」;假使研究了以后,再依教观心,那就是真正的菩萨行。现在很多人修行不到几天,就想去住茅棚了,你问他为什么要住茅棚,他又答不出个所以然,这就是对教理不了解。


  教理,是一条路、是一个指路碑。就如同把地图找到了,才能按图索骥,找到这一座宝山。找到宝山以后,怎么样开采宝山……经教就是告诉我们这些道理。假使专门讲这些道理,自己却不去开采,就不可能得到宝。所以,我们按图索骥,又去实践,解行并重,就是真正的菩萨行。


  了解了观照般若,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安住这一念心,起了烦恼,要赶快对治。时时刻刻检讨自己有没有进步?看看自己有没有欲爱、色爱?心清净到一个程度了,产生了一点感应,知道自己所走的这条路不会错了,但也不执着这种感应。

古德云:「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假使始终是在外面的文字相去钻牛角尖,而没有在心地功夫上来落实,依文也不对、离经也不对。如果我们知道佛法的道理,又在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动静闲忙落实,始终不离当念,就是真正的修行。当念,也有深浅,随着观照般若的功夫由浅至深,这念心站得住、站得长,这就是实相般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