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搭建诊疗平台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医疗释
TUhjnbcbe - 2025/5/15 18:25:00

核心阅读

线上预约挂号,看病就诊更便捷;专家远程会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医保在线支付结算,综合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医疗”释放出巨大潜力,医疗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不仅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就医体验。

当前,为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与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互联网诊疗咨询量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医疗打破了时空限制,不仅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其他患者能够在疫情防控期间及时得到医疗支持。这期间,各地如何优化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如何拓展线上医疗服务空间?互联网医疗又带来了哪些就医新体验?

预约就诊 优化流程
   

线上预约时间更精确,到院后无需二次签到

“你需要动一个小手术,但动手术前,必须先去看下心脏早搏的问题。”听完医院妇科医生给出的诊断意见后,家住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村的陈女士赶忙拿出手机,通过“美丽厦门智慧健康”
   

通过AR技术完成肺部CT影像三维重建

前线医生采集病例,影像资料实时上传,MDT多学科专家会诊,确定最佳救治方案……日前,昆明医院5G智慧医疗创新中心通过“互联网+智慧医疗”技术对云南省传染病院一名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了远程会诊。

昆医大附一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陶博介绍,远程会诊过程中,调取了昆医医院上的多次肺部CT影像,通过AR技术完成三维重建,“专家们只需要戴上AR眼镜,就可以将二维图片立体化,度高清立体呈现器官、病灶形态、细微结构,患者可以得到精准、个性化的诊疗。”

除了AR技术,5G技术也被应用在远程会诊中。1月29日,昆医大附一院联合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推出了基于5G网络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在线免费诊疗平台”。每天20多名专家在线诊疗,为患者进行远程诊断,避免就诊人数较多造成聚集性感染。

平台推出不久,昆医大附一院就为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开出了智慧诊疗单。那是一名66岁的患者,因病情突然恶化从隔离治疗点被医院,医院的协助申请后,昆医大附一院在24小时内组织了3次远程多学科专家会诊,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

陶博介绍,互联网技术为真正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上级开方、基层治疗”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模式提供了支撑。“只要有网络,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为患者诊疗。对于一些医疗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来说,远程诊疗打破了时空限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线支付 精细管理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互联网+医保”支付

“挺方便的,在手机上就能支付费用、使用医保,医院排队了。”山东省济南市居民景阿姨患有高血压,医院开药、缴费,很不方便。如今,她使用医院问诊、买药、支付,免去了来回奔波。

景阿姨是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的受益者。今年4月,该平台在济南试点运行,基于医保电子凭证和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医保在线支付结算一体化。

据介绍,该平台上,在患者通过人脸识别进行身份认证后,医生可调取患者过去3个月的电子病历,在线开具处方。未来,平台将通过构建“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综合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满足山东省失能人员、慢病患者、困难群体和0万老人网上问诊、复诊购药、慢病续方、医保支付结算、送药上门等多样化的就医需求。

其他地区也在积极探索“互联网+医保”支付。早在年,浙江省桐医院纳入市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医院就诊可使用医保报销。今年2月,天津市医保局发布文件,将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其依托的实体定点医疗机构实施统一医保协议管理。今年以来,北医院开通互联网诊疗服务,参保患者可在线复诊、开药,线上实时医保结算。

为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就医需求,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创新医保协议管理,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

“‘互联网+医保’支付,一方面解决了群众在线就医不能使用医保的问题,另一方面医院得到医保的支持,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在线医疗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贺滨认为,各地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互联网+医保”要行稳致远,关键是要制定互联网诊疗服务的标准化收费方式,并对医保报销做好精细化管理,确保每一笔医保支出都落在实处。

来源人民网

编辑胡桅可

1
查看完整版本: 搭建诊疗平台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医疗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