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面镜子不仅照见了自己,还照出历史智慧
TUhjnbcbe - 2025/3/5 19:32:00

在镜子没有发明之前,人们想要知道自己长什么样,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静止的水面照一照,我们今天骂人“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就是源于这个。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监”字,形象地描述了这种状态:一个人或跪坐或站立在一旁,大大的眼睛低头看着盛有水的器皿,正是一副仔细端详水中自己的模样的场景。

但是“俯视”的视角难免会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一不小心还会照出自己的双下巴,所以古人不喜欢,也不习惯。直到镜子的出现,人们才可以“平视”自己,照出真实的自己,既不贬损,也不夸耀。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里,许多生活用品的发明都会把黄帝的名号打上,镜子也不例外,传说“轩辕作镜”。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过现实中我们能看到最早的镜子距今多年,那时还是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学会制作铜镜了。它以圆形的形状面世,直接影响了后世,后世的铜镜大多也是圆形。至于为何是圆形,大概是因为方便打磨吧,还有就是在古人朴素的审美观念中,圆形就是最美的。

不过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还有审美的发展,铜镜的形状也变得多样,有方形,桃形、钟形、葵花形等等,铜镜上面的花纹、纹理也变得丰富起来,而且身上附着的神秘色彩也越来越浓。

我们小时候一定听过西方童话里面魔镜的故事,一个长满麻子的公主站在魔镜面前问,“魔镜魔镜,谁是天底下最漂亮的人?”,魔镜怕被打碎,只好违心说,你是最美的。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流传着一个魔镜的故事。

传说刘邦率先进入秦朝都城咸阳后,在宫中发现了许多秦始皇收藏的珍奇异宝,其中有一面很大的方镜,能够照出人的五脏六腑,还能鉴别人心的正邪,秦始皇经常用这面镜子来照人,以判断是好人还是坏人。由于这面镜子太神奇了,以及古代小说家在笔记中把它描述得神乎其神,后来就演化出“明镜高悬”这个成语。古代公堂之上,常见一块牌匾,上面写的便是“明镜高悬”。为官者当如明镜,判断是非曲直,惩恶扬善。由于明镜也会蒙上灰尘,这就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为官者也要持续砥砺品性,以保持高洁的品行。

中国古代铜镜以圆镜最多。圆镜没有棱角,不会弄伤照镜人,圆镜也寓意团团圆圆,家庭美满。我们一定对“破镜重圆”这个成语不陌生吧,它就取自隋朝初年发生的真实事件。

陈朝的亡国之君陈叔宝有个妹妹叫乐昌公主,许配给了太子舍人徐德言,那个时候隋朝已经建立,徐德言预感陈朝实力太弱,总有一天会被隋朝吞并,到时自己很难与妻子相守。于是把一块铜镜破为两半,一半自己保留,另一半送给妻子,并对妻子说:“如果我们的情缘没断,还能再见一面,这个就是见面的信物。”

没过多久,陈朝果然覆灭,乐昌公主入被隋朝名将杨素带回了家,而徐德言颠沛流离、饱尝艰辛。有一天他看到有位老人在卖半个镜子,与自己怀揣的半个镜子刚好能拼成一个完整的镜子。于是询问来由,并让老人给镜子的主人带去一首诗: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读到后,悲泣不已,杨素得知事情原委,于是成全了他们,让徐德言夫妇团聚。这就是“破镜重圆”的故事。镜子为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提供了一个参照物,还寄予了美好的愿望。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邹忌以妻子和客人的评价为镜子,照出了真实,也照出偏见;周公以夏朝和商朝的兴衰为镜子,从而知道如何让周朝更好地管理人民;而唐太宗则以魏征为镜子,从而知道自己为政的得失。可以说一面镜子,总结出来了古人的历史智慧,一面镜子的发展史,就是人们认知的发展史。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面镜子不仅照见了自己,还照出历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