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福利丨从忧郁症到抑郁症,人为什么会抑郁 [复制链接]

1#
又到了星期五,书评君的福利派来啦。关于抑郁症,可能是最近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孤独、焦虑、抑郁正在成为现代人的常态。一项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抑郁症患病人群累计超过3.5亿人,中国是抑郁症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约有多万人患有抑郁症。那么,对于这位潜伏在大家身边的“隐形杀手”,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它?又如何治愈它?

本周推荐的图书,正是一本横跨社会学、文学、艺术及医学领域,起底抑郁症历史和文化史脉络,曾受到《卫报》《经济学人》《国际社会科学评论》等国外知名媒体大力推荐的《从犯愁到解愁:抑郁症的历史》,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引进的第一本关于抑郁症历史的图书。

本周福利《从犯愁到解愁:抑郁症的历史》前方预警,福利来袭

“生命一天一天凋萎,是因为我们活在焦虑的阴影之下。而生命不断消耗,是因为我们总是前一天努力下定决心,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我们制定目标,却基本没打算坚守;我们屈服于自己的胆怯,却也承认借口都特别荒谬。”

——[英]塞缪尔·约翰逊(SamuelJohnason)

抑郁症是潜伏在现代人身边的“隐形杀手”。我们如何认识它?又如何治愈它?

在《犯愁到解愁:抑郁症的历史》一书中,作者克拉克·劳勒用详实而生动地笔触,将约翰逊的抑郁症病史完全摊开至读者面前,让人们得以初步了解到抑郁症在18世纪的状况、其症状的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有效治疗手段。这种疾病在现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实际上它却“从未过时”。

在古希腊,人们认为喝太多深色的烈酒,吃大量陈年的奶酪将使黑胆汁(忧郁体液)分泌过多,引发抑郁症;在近代欧洲,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曾在欧洲引发了模仿主人公维特自杀的风潮;在现代世界,标准化的抑郁诊疗手段推广,制药业资本巨头参与抑郁症的概念建构,新型抑郁症被定义,全球抑郁症患者激增。

从古典到现在,从流行了数个世纪的体液说,到在基督徒身上普遍存在的宗教抑郁症,再到与世隔绝的僧侣身上出现的淡漠忧郁症,这种疾病带给人们无尽痛苦的同时,却又在文学的推动下成为风靡一时的文化现象,成为了附庸风雅之人的“身份象征”。随着历史河流的跌宕起伏,抑郁症也历经了种种变化,更反过来对文化、社会生活领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漫长的文明岁月里,抑郁症曾经被认为是天才的禀赋。在古典时期,文学界对忧郁症有着一套颇为积极的论述。亚里士多德曾宣称,忧郁症患者都才华横溢。柏拉图也认为忧郁症和天才有关。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则是一个典型的忧郁天才。15世纪的意大利忧郁症学者马尔西里奥·费奇诺甚至直言:“忧郁症会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成为哲学家、诗人和预言家”。这样的观点在浪漫主义时期尤其流行,而在其后的百年间,现代抑郁症才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下,“神经症”终于被定义为一种脑科疾病,各国也开始对忧郁症进行了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的分类和研究。随着维多利亚时代的终结,忧郁症这一概念也逐渐消亡,并让位给“新型”的抑郁症。

20世纪,在医学领域德国精神病学家埃米尔·克雷珀林和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研究对抑郁症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在荒诞主义兴起的文学领域,抑郁症也有了新的形式。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精神病医师在治疗出现心理问题的士兵身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开始意识到“普通人也可能患上精神疾病”,这令医生们进一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