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身体觉醒心经具备强大的心理治疗功能 [复制链接]

1#
在佛教浩瀚的三藏十二部典籍中,凝炼的《心经》包涵着佛法的精髓。《心经》从印度梵文经典中译出,在汉地比较常见的一种译本是唐代玄奘三藏法师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家耳熟能详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出自其中。译文如下: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这篇经文属于般若波罗蜜多经典系统中的一部分内容。正如一句老话所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心经》是般若系统里篇幅最短的经典,但它具备般若经典的核心要素,也是般若经典中最为精要的部分。今天我从《心经》的角度探讨如何建立正念,完成心理治疗。中国人最早对佛教的接受与老庄思想有一定关系。般若讲的是“空”,老庄讲的是“无”,空和无的思想比较容易挂钩。空和无是不是一回事?还是有差别的。但是这两种思想的接近之处,对于佛法的弘传起过很大作用。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文化界盛行玄学,这是从老庄思想中发展出来的学说。当时佛教的高僧和社会上的名士交往频繁,经常在一起谈玄说妙。著名的佛教法师支遁(支道林)由于擅长与名士清谈而备受推崇。般若经典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上造成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隋唐时期,般若思想形成了一个宗派:三论宗。同时,禅宗早期以《楞伽经》为主导思想,四祖之后则以般若经典《金刚经》作为修行的重要依据。在中国的社会上般若经典也影响广泛。在临床心理学没有出现之前,佛教在中国社会上长期担任心理治疗的角色,可以说《金刚经》和《心经》为中国人的心理治疗早已立下了汗马功劳。古代的很多士大夫、文人乃至老百姓,苦恼的时候念诵《心经》,内心就会平静下来。《心经》为什么具备这样强大的心理治疗功能?我来尝试说明它的治疗原理。

1

认识自己

“般若”在汉语中没有能够准确对应的词汇,可以方便地译为“智慧”,但般若智慧不同于世间的普通智慧。“波罗蜜多”意为“到彼岸”,也可译为“度”,通俗地说就是摆脱和解决问题。般若经典承载的内容正是告诉我们如何用智慧解决问题。“到彼岸”既是方式又是结果。解决什么问题?佛法解决的是生命的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心理治疗的功能来自正念。般若就是最高的正念,《六祖坛经》把这种最高的正念称为“无念”。平时我们坐在禅堂里修正念,这通常只是在进行基础练习——努力建立一种抵达最高正念的基础。生命的问题来自无明,众生处在无明的状态,无明带来了迷惑和烦恼。说到“明”,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光明。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房间里有光,什么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果没有光就会漆黑一片。同样,生命也存在这两种状态:明和无明。无明相对明而言,明是指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盏智慧的心灯。这盏灯没有被点燃的时候,整个生命处在昏暗之中,这就是普通人的现实状况。只要对生命进行深层的思考,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内心存在很多困惑,存在很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比如:生命从哪里来,归宿又在何方?还有:我是谁?大家在生活中早已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我”?是你的身份代表着你,是你的相貌代表着你,是你的事业代表着你,还是你的观念代表着你?对自己的不认识和错误认识是人生一切烦恼的根源。这就是佛教要解决的问题。禅宗讲“明心见性”,禅宗的修行让我们认识“本来面目”,也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在西方哲学中,“认识你自己”也是一个横亘千古的谜题。我们认识自己吗?我们认识自己的生命和命运吗?生命的开展遵循着什么样的规律?谁决定我们的命运?命运能不能掌控?关于这些问题,有的宗教认为有一位万能的神在主宰一切,但人们不一定都会接受这个答案。还有一个问题也很重要:人为什么活着?这里又牵涉到一个问题: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如果我们对生命缺少认识,我们的生命就谈不上有多大意义。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会仔细考虑这些问题,只是根据感觉和需求忙忙碌碌地活下去。每当一种需求被满足的时候,就觉得“这对我很有价值”。于是问题又回到了起点——我是谁?自我是什么?人们抛下这些重要的问题不去探索,需求什么就会去追逐什么,却没有去审视:我们的需求健康不健康?某种需求给自己的生命带来的是成长还是堕落?给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是正向的推动力还是破坏力?这些问题关系到你如何决定和选择你的未来。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推动命运的力量是什么,那你的未来怎么可能幸福呢?关于幸福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家都关心自己的幸福,可是有多少人找到了通往幸福的正确道路?以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之内,由于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把不幸福的原因归结于物质环境。现在很多人都富了起来。然而许多富起来的人惊讶地发现自己并不幸福,幸福的程度并没有随着物质的提升而提升。主导幸福的力量是什么?幸福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凡夫的生命处在无明的状态,看不清楚生命的走向,只是在昏暗中不断地追逐和摸索,团团打转。

2

保持距离

看不清楚自己的生命,也就看不清楚世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取决于认识的模式。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一个认识模式,这个模式和经验、观念、心态息息相关。我们戴着业力构成的有色眼镜认识世界,对世界的好恶和判断以自身的认识为标准。比如,你认为某个东西有价值,另一个东西没有价值,觉得这个人很可爱,那个人很讨厌,这些判断的过程都被你的情绪处理过。我们看到的不是客观事实,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情绪和设定范围之内。环境符合我们的设定、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就觉得开心;环境和我们的需求冲突,我们就觉得痛苦。对于自身的错误认定是很多烦恼产生的根源。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对我们产生影响的关键在哪里?就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观念看待这些问题,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些问题,而不是这个事件本身。同一个事件用不同观念去看,对人产生的影响大不相同。因此,遭遇同样的金融风波,有的人自杀了,有的人发疯了,有的人还是很淡定的。面对自己的观念,不同的态度也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有的人我执、我见很重,当他的一些观念被人反对的时候,他会勃然大怒。把一个观念与自我紧紧捆绑起来,你会觉得“这就是我的想法,我的想法必须保持一定的权威性”,当这个想法受到抵触,你受到的冲击就特别大,引发的烦恼也特别重。这样一来,你内心的回旋余地就很小了。如果你认为“这只是我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想法”,你就比较超然。大多数人会在内心的情绪里介入自我的成分,当情绪生起时容易陷进去,而且找出很多理由让情绪变得越来越大。这样不停地发展不良情绪,人生的痛苦就会没有尽头。情绪并不是你,它只是和你有一定关系。不良情绪是内心错误观念的产物,就像身上长出的*瘤。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可以对情绪进行观察,与情绪保持距离。缺乏智慧的观照,你的情绪就会变成你的一切。

3

轮回之河

古印度的宗教与哲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