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相关知识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43023.html心脏被誉为人体的发动机,它把携带丰富的氧的血液泵到全身,滋养全身的器官组织,昼夜不停,泵的这个动作需要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人体的脉搏和心率。
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意味着一次血液循环。伴随着心跳,心脏里的血液会从心房到达心室,最终泵出心脏,从而为我们全身提供足够的血供。在这个过程中,心脏的跳动是靠电冲动的刺激实现的,每一次电冲动何时开始、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整齐还是不整齐,都要靠心脏里面的“总指挥官”窦房结来控制。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它会让心跳稍慢些,在我们运动的时候,又会让心跳加快,这样就保证了心跳和体能的供需平衡。所以,听从窦房结指挥而产生的心跳,才是正常的,我们也把他叫做窦性心率。正常情况下,心跳会保持每分钟60~次的速度,且具有比较整齐的节律。也就是说,只有保持了合适的速度、保证了规律的节奏,才是一个完美的心跳。
其实心脏里面多个部位都有自己的跳动节律。一般情况下窦房结的节律最快,所以心脏怎么跳都听它的。一旦其他部位的节律出现异常,超过了窦房结,就可能让窦房结失去指挥心跳的主导地位,这个时候心脏开始乱跳,就会发生房性心率失常、室性心率失常以及房室交界性心率失常。
心率失常也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是由于心脏的激动起源异常或心脏传导通路异常而导致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率不齐、甚至心脏停搏等各种象征,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悸、甚至晕厥的临床表现。当心脏由于缺血、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及先天性遗传型缺陷导致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发育异常等原因均会导致心率失常的发生。常见的心率失常有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房扑、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在医学上,心率失常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心率失常的种类不一样,与此相对应的发病人群和发病概率也都不一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发于中青年人群;房性心率失常多发于老年人;室性心率失常多发于缺血的冠心病患者;而早搏,可见于各种年龄段的病人。
心率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以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率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懂了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也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鉴于情况太多太复杂,咱们先讲讲其中最常见、最值得引起重视的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房性心率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会急剧增高,7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高达10%。房颤发病时,心房的跳动频率可以高达~次/分钟,可能出现心悸、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而且心房的跳动频率太快,心房内的血流反而会变慢,就可能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发生堵塞,特别容易引起脑卒中,导致患者出现中风甚至死亡。尤其是65岁以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人,发生卒中的风险更高。即使没啥症状,也一定要注意心率的监测,使用小象神垫长期监测心率,提前预防心率异常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卒中发生。
心率失常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患者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需要心脏电复律、频射消融等治疗及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治疗。根据心率失常的种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有些心率失常由于病因不能有效治愈,或心脏存在病理性基质,容易反复发作。
很大一部分心率失常是随着患者的生理或病理状况的改变而间断出现的。比如阵发房颤患者不在发作时可以表现为正常心率。因此需要反复、多次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少部分症状较轻并且危险度较低的心率失常不需要治疗,但是对于症状较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危及生命的心率失常需要积极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及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