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保健品仍是被投诉主角,看清坑少受骗 [复制链接]

1#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魏浩

核心提示丨平稳控糖、敢吃能睡;20天见疗效、30天激活胰岛;60天远离高血压;慢性病全面改善……老年人购买的保健品上,功效可谓神乎其神,然而事与愿违,不但无效而且退款难:商家得知消费者有退货意愿时,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从3月初开始,大河报联合多个监管部门,集中采访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在健康领域,记者接到的投诉将近两百条,其中半数以上与保健品相关。究其原因,是由于老年慢性病治疗手段多、周期长、见效慢,医院看病麻烦,轻信保健食品宣传的功效。

保健食品虚假关键词No.1治疗多种慢性病

“第一周先是缓解糖尿病,从第二周开始,血压也会下降……”许昌读者王女士说,她和老伴买的同一种保健品,商家宣称两人都能吃。不仅如此,随着保健品的服用量增加,此前由医生开的处方药,也可以逐渐减量。

记者调查发现,多种保健品被商家冠以名目繁多的功效。例如一种特效药“益气消渴颗粒”,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疗效不凡:一周后视网膜病变缓解,青光眼、白内障好转,视力不再模糊;两周后心脏病变好转,早搏消失,心慌、心绞痛缓解。而消费者在服用无效后,却迟迟拿不到退款。

以糖尿病为例,专家表示,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找到一个能够治愈糖尿病的妙方,但凡说吃什么药或采取什么手段能治愈糖尿病的,一定是骗子,广大糖友不要上当。

而据专家解读,白内障是指晶状体从无色透明变混浊,导致视觉下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晶状体均有不同程度混浊。但在现实中,由于老年人害怕手术,所以大多抱有药物治疗也有效的心理。专家提醒,使用这类药物不要花冤枉钱;其次不要过度依赖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目前来讲,针对白内障比较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还是手术。

保健食品虚假关键词No.2快速见“疗效”

采访中记者发现,老人购买的保健品中,多数在宣传中提及快速实现的“疗效”。如“20天见疗效、30天激活胰岛,告别20年的糖尿病”“一周见效”“三个月彻底摆脱‘三高’”等,都具有明显的见效时间,快则3天,慢则两个月。

而在提及见效快的同时,一些虚假患者也验证疗效,称“很快康复”“吃了没几天就好了”等,更是助长了保健品虚假宣传的功效。

对此,郑州的刘老先生说:“最开始也是有点怀疑,但是卖东西的人说无效退款,我就吃了。”而等刘先生发现保健品无效时,商家早已联系不上。经家人仔细分辨,才发现老先生买的保健食品,连生产地址都没标示,联系电话也是空号。

对此专家提出,目前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疾病仍是医学难题。声称服用保健品就能治愈这些疾病的,都违背了医学,仅仅是满足患者急于想治愈、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

保健食品虚假关键词No.3调节免疫力

保健品只要跟免疫力挂上钩,就能身价倍增。不法商家常常宣称,不仅适合老年人,而且适合全家人。“生活质量大幅提高;身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了,白发变黑,恢复年轻态……”

在他们的宣传中,一些食品被赋予调节免疫力、增加记忆力的功效,进而治疗某些疾病。而在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中,并没有补脑、提高智商、缓解脑疲劳的内容。不仅如此,针对很多消费者自行采购人参、西洋参、枸杞子等滋补中药的行为,专家建议消费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特别是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更不能随意服用其他中草药,以免过度食用引起副作用。

“肉、鸡蛋、米饭……任何食物里都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食物消化后人体会根据需要自行分配其所需物质,与其乱补,不如好好吃饭。”专家道。

链接

51岁以上女性最容易上保健食品的当

日前,北京市网信办联合辟谣平台发布了《年度食品药品辟谣分析报告》。其中指出,对于食品药品类的谣言,女性比男性更易感,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人群更易感,低学历人群更易感,中低收入人群对食品药品类谣言更易感,51岁以上的老年人是食品药品类谣言的最易感人群。

国家食药监部门多次发布的消费提醒称,选购保健食品时,一定要认准国食健字批准文号和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要从正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如药店、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地方购买;要警惕“专家义诊、权威证明、免费试用、宣称疗效”等非法宣传营销陷阱,科学、理性消费。“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的保健食品,一律不要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